
骗子叶某费力地用锯片锯卷闸门的锁,受骗的小袁却在一旁焦急等待,门一开,小袁就主动把钱一笔笔送到叶某的口袋里。记者昨日获悉,叶某已经被思明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提起公诉,他从受害人手中总共弄到2.32万元。
未确定业主 他就付了7600元
小袁刚20岁出头,最近想租个店面做生意。2008年1月11日,小袁逛到明发商业广场,看到一家店面卷闸门上贴着招租广告,小袁就拨通了广告上的电话号码。接电话的是男子说:“我给你我‘表弟’的电话号码,租店面的事情都由他处理。”小袁给所谓“表弟”叶某打了电话,两人约好次日在店门口见面。
今年1月12日下午5时许,小袁在店门口如期见到叶某,谈了几句,叶某说没带店面钥匙进不去。随后两人到了附近的麦当劳,叶某先是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证,再拿出一份房屋租赁合同,约定店面月租金3800元,签合同时先交7600元。小袁想想,还是挺划算,就签了租赁合同,到银行给叶某转账7600元。
骗子锯开卷闸门 受骗人一旁傻看
第二天上午,叶某给小袁打电话,说是按租房规矩要押一付三,也就是说要押一个月租金再一次性付三个月租金,总共要付15200元,昨天付了7600元,今天要再给7600元。
小袁接了电话后就又约叶某到店门口见面,这次叶某说可以让小袁看看店面,只不过表哥蓝某某没在厦门,钥匙在蓝某某身上,但是他跟“表哥”商量后,“表哥”说可以锯开卷闸门的锁。
叶某锯开卷闸门,小袁看到店铺里除了一个玻璃门外空无一物,而且还没装修。虽然不是很理想,小袁还是又付了7600元。
一骗再骗 先后又要走8000元 今年1月17日,叶某打电话给小袁,说是找人装修店面需要钱,小袁就按叶某指示转了5000元装修款给他。三天后,叶某找到小袁,“好意”告知说,店面是表哥蓝某某的,之前叶某签的租赁合同无效。
说完,叶某拿出一份签名是蓝明辉的租赁合同给小袁。1月25日,叶某又给小袁打电话说,要交给物业装修押金3000元,小袁找到叶某后又转了这笔钱。
等了几天,小袁都没看到店铺里有什么动静。2008年2月3日,小袁到商业城招商部打听情况,工作人员当场打电话给店面的业主,业主是个女的,说她没有在卷闸门上贴过招租广告,也没有委托别人出租,更别说认识什么蓝先生或者叶先生的。小袁这才知道被骗了,赶紧到派出所报案。
今年5月7日,叶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,那个所谓的蓝某某自然是叶某杜撰的,而骗到手的2.32万元已经被叶某挥霍精光。
【检察官说法】
冷静几分钟少赔好几万
怎么没有看一下店面的产权证?怎么一开始不到招商部核实业主身份?又是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骗局。为什么屡屡有人“自愿”上当受骗?
主办检察官昨日在接受采访时说:正是缺乏冷静的思维,没有履行租赁房屋时的必经程序:先看产权证,再核实业主,最后签合同交租金,小袁这才被一张小小的招租广告给骗了。
缺乏冷静思维的,还有本报曾经报道过的“诈称孩子被绑架骗钱案”中受害的家长们。骗子一个冒充绑匪,一个冒充被绑架的孩子,一些家长接到这种诈骗电话后,连孩子是否被绑架都没核实,就给骗子汇了好几万元。正是这样的不冷静,才让一个个低级的骗局成了高级陷阱。相反,另外一些家长遇到这种诈骗电话,虽然内心焦急,但是保持足够冷静,花几分钟核实情况,就避免几万元的损失。
记者 徐林武 通讯员 陈悌